昨日上午,在北海路东段,京九铁路上的列车从建设中的商合杭高铁项目旁驶过。目前,位于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标段的商合杭高铁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

1一条铁路,改变商丘一座城

根据商丘火车站提供的资料显示,该站的历史可追溯到1913年,当时称为朱集站,由法国人监督兴建,距今已有百年历史,1933年改名为商丘站。而当时的朱集站仅是陇海铁路上的三等小站。

清朝末年经济崩溃,清统治集团对铁路建设一直争议十分激烈,洋务派力举铁路建设为求富求强之策,帝国主义列强早已把铁路作为对华输出资本和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清末至民国初年,出现了特殊的中国铁路增长期。

在这种形势下,1912年11月2日,交通部督办施肇曾与法国、比利时签订筑路和管理合同。从11月20日起,徐州至开封间陇海路段开始现场选线勘测。

负责开封至徐州段现场选线的是法国工程师。他们先在地图上标出已建成的开封、徐州两站位置,再到归德府城北门外现场勘察,刚刚插上测量标志,当地多位士绅出面,以“破了风水,对后代不利”为由,坚决拒绝陇海选线靠近古城北门、北关一带,城里居民也闻讯赶来,纷纷反对铁路临近古城。法国工程师只好把车站选址向北平移约7.5公里,在朱孙集土寨墙南2里外一片乱坟地上打下测量木桩,为朱集车站正式选点定址。

从1913年3月起,陇海铁路分别以徐州、开封为东西端点,同时相向施工。1915年5月,商丘东至徐州146公里,西至开封131公里全线完工,至此徐州至洛阳之间铁路全线贯通。从此,商丘便有了“道北”、“道南”。

回首百年,商丘因铁路而兴盛。100年前,陇海铁路的修建改变了商丘的历史,让名不见经传的朱集镇迎来了辉煌,这里代表着富裕和繁荣,承载着希望和梦想,成为豫东人引以为傲的地方。

自解放初期到上世纪80年代,道北一直是全市的经济中心,商业繁华,工业集中。在上世纪80年代,仅老朱集这一带的税收就有300多万元,在全省都领先。当时有这样一个能表现道北人自豪之情的顺口溜:吃道北的饭,干道北的活,出了道北不能活。

曾几何时,在道北流传这样一句话:火车进朱集,发了道北的人;车站头一转,再也不发展。

1984年,重建的商丘火车站由道北改为道南,占地面积6004平方米,建筑面积5156平方米。从那时起,道南逐渐繁华起来,而道北则逐渐衰落,渐渐褪去了昔日的荣光。尤其进入新千年以后的道北与道南的景象相比落后了很多,道路狭窄、房屋破旧,与现代城市的发展极不协调。

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大京九铁路建设,商丘就已显示出重要铁路枢纽的雏形。1996年6月,京九铁路全线建成,商丘由此成为全国铁路网中重要的黄金十字枢纽。

2一次机遇,商丘迈入高铁时代

上世纪90年代,陇海铁路和京九铁路交会处的商丘是原铁道部设置京九编组站的首选地,10余万道北人民满怀期待借此搭上发展快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商丘痛失机遇。百年沧桑,百年巨变。随着国家高铁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历史的机遇又一次垂青商丘,郑徐高铁与陇海铁路并行横贯全市,商丘迎来了“三站合一”的高铁建设。

高铁来了,一定要借机复兴道北,这是痛失京九铁路机遇后900万商丘人民的共同心声!商丘高铁建设是百年不遇的机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审时度势,立足城市长远发展,结合城市规划设计,决定把高铁建设和道北旧城改造有机结合,多次到省政府汇报工作,由省政府出面,向原铁道部提出扩大高铁站站房面积的申请,商丘高铁站站房面积从最初批准的6000平方米增至12000平方米,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商丘高铁站站房面积最终扩大到16000平方米。

回眸过去,商丘高铁站站房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漫长而又艰辛的路程;展望未来,商丘高铁站将成为我省继郑州站之后第二大站,这为商丘铁路发展抢抓了第三次机遇,为商丘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郑徐客运专线,又称郑徐高铁,是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高铁骨干网中徐兰客运专线中的一部分,全长362公里,铁路等级按正线客运专线双线设计,速度值350公里/小时,近期线上速度300公里/小时。其中商丘段全长146.9公里,投资175亿元,设站3座,从西至东依次是民权北站、商丘站、永城北站。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郑徐高铁商丘站建在了道北,这对道北的发展是一次历史性机遇。

2016年9月10日,人们期盼已久的郑徐高铁开通运营,站房面积达16000平方米、最高候车人数达4000人的高铁站站房以“高大上”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郑徐高铁的开通,再次推高了我市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商丘往西、往东、往北,到各个重点城市的时间大为缩短。以商丘到上海为例,高铁开通前最快的一列动车需要5小时14分钟,现在乘坐高铁,商丘到上海只需3个多小时。另外,到郑州最短用时57分钟,到徐州最短用时45分钟,到西安最短用时2小时58分钟,到杭州最短用时3小时30分钟,到青岛最短用时5小时12分钟。

3一锤定音,“双十字”铁路枢纽正形成

在商丘站候车大厅,一面“改造前的道北”大型宣传牌格外引人注目,破房屋、老街道,还有那留存于上辈人记忆里的很多东西,正在慢慢消失,成为很多老道北人永远的回忆。

商丘的高铁枢纽带动正在发力。2015年12月25日,商合杭高铁河南段在商丘开工建设。“十三五”规划中,京九高铁(商丘——北京段)也已列入国家高铁建设一号工程。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领导下,在商丘市铁路建设部门努力下,商丘铁路建设实现重大突破,也在全国铁路建设发展史上实现了新突破。

商丘高铁的兴建将再次引发城市规模的膨胀,多个高架桥的修建改写了商丘城区无高架立交的历史。对于提升区域地位、完善城市功能、整合城市资源、构建门户形象、改善生活环境、打造交通枢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未来高铁核心区展示给商丘人民的将是集商业商务、综合枢纽、会展金融、生态居住于一体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城市副中心。

改善道北贫困面貌、繁荣商丘的“燎原火种”,在梁园区被众志成城的商丘人高高举起!

商丘处于华中、华北、华东三大经济圈的接合部,是东部沿海进入中原区域最重要的首站基地。伴随着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的建设,商丘将实现陇海铁路、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三站合一”,形成高铁黄金十字枢纽。商丘也将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铁路“双十字”城市。高铁给商丘带来了新的战略发展机遇,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以及京九高铁等,将使商丘快速融入东部经济发展圈,为商丘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市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通达商丘枢纽时代

晚报编辑部

郑徐高铁已经通车,商丘从此迈入高铁时代!

在市五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市委提出要叫响“华商之源通达商丘”品牌,大力发展枢纽经济。

为助力我市枢纽经济发展,京九晚报在国庆前后深入探访了郑徐高铁沿线城市之后,推出了年度大型新闻策划“探秘商合杭重走京九线”。

这个策划分两部分,一是“探秘商合杭”。我们将深入火热的商合杭高铁建设工地,去揭开工程建设的神秘面纱,探究各地因商合杭高铁而做的战略、战术变化。

二是“重走京九线”。2006年,在京九线通车10周年之际,京九晚报曾经策划走过京九线。今年是京九铁路通车20周年,也是京九高铁通过环评将进行全面建设的一年。我们重新走进京九沿线城市包括部分县,为的是深入调查京九线通车20年,各地因之发生巨大变化,各地对即将建设的京九高铁的期盼以及因高铁而发生的蓝图的规划等。

无论是探秘商合杭,还是重走京九线,我们力图能探访各地因铁路、高铁而发展的经验,为商丘发展枢纽经济提供借鉴,使“通达商丘”的品牌更加响亮。同时,也为读者奉上各地人文、历史、风物大餐。(文/晚报首席记者宋亚威图/晚报首席记者魏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