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大别山人民就能坐上高铁出山了。

黄黄高铁(黄冈至黄梅高速铁路)是我省重点工程,计划2021年底通车。春节期间,建设者仍在紧张施工。

该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全长125公里。途经黄冈市区、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届时,位于大别山的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四县市将告别无高铁历史。

2月1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黄黄高铁工地,前往探访。

工期逼出新纪录

黄州区巴河特大桥施工现场,3根90多米高的矮塔伫立水面,大桥已现雏形。记者爬上60多米高的桥面上,只见重达300吨的悬臂造桥机像挂篮一样悬挂在桥体上,它们将从桥墩两边齐头并进,直至合拢。造桥机内,工人们正在绑扎、焊接钢筋,做浇筑前的准备。“绑扎完钢筋就开始浇筑混凝土,等过了混凝土12天的养护期,再浇筑下一个节段。”工班长陈勇介绍。

陈勇是贵阳人,为了赶工期,他和235名工友就地过年,坚守施工现场。正月初三开始施工,初七恢复24小时施工。“目前,有三个节段共13米还没有合拢。”中铁十六局黄黄高铁项目部一分部经理李志强介绍,大桥预计4月份实现合拢。

铁四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巴河为三级航道,为保证航道正常通行和时速350千米的高铁通过,巴河特大桥采用主跨两孔200米矮塔斜拉桥设计,是国内首次在时速350千米高铁无砟轨道桥梁中采用钢构—连续梁的矮塔斜拉桥。700米长的大桥连续梁浇筑施工,是黄黄高铁建设的控制性工程。

桥体连续梁,由悬臂造桥机一节节浇筑而成。“这是国内首次在大跨度高铁桥梁中采用600吨大节段悬灌施工。”李志强说,大桥主梁原先设计为23个节段,施工时间约为230天。受疫情、汛期等影响,工期较紧,最终采用最长达8米、重600吨的大节段浇筑梁体,长度、重量均远超目前国内5米多长、约300吨重的节段。为此,中铁十六局历时2个多月、投资数百万元,制造出可一次浇筑8米长大节段的悬臂造桥机。“这样一来,节段减少为13个,可节省有效工期4个月。”

负责黄黄高铁建设的武九客专湖北公司黄冈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铁路全线即将进入全面无砟轨道施工,冲刺年底通车。

全自动化制造新式轨枕

另一个不在路基现场的工地上,一场冲刺也在进行着。

“剩下的几万根轨枕不到2个月就可生产完,确保全线铺轨需要。”中铁三局黄黄高铁蕲春轨枕厂负责人张飞虎介绍,该厂负责全线40万根轨枕的制造,生产实现全自动化后,效率大大提高。

据介绍,为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黄黄高铁,全线使用国内最先进的双块式轨枕。为此,中铁三局投资数千万元,建造了当前国内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最高的轨枕厂。

走进轨枕厂的一楼,偌大的车间内,几乎不见工人。“轨枕浇筑、保养、脱模等12项流程全部由机器代劳。”张飞虎介绍,全自动化制造出来的轨枕,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每根轨枕的数据同步上传后台系统。“可大大减少人工施工的误差,保证轨枕的质量。”

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也是自动化。车间二楼,工人崔泽荣盯着头顶上方的屏幕,一个移动模块围绕8个长方形模块“走动”,数据即时投放到大屏幕上。“移动的模块是激光扫描仪,长方形模块即是轨枕,扫描仪可扫描出轨枕重量、长度、宽度、高度等18项数据,判断轨枕的质量。颜色变黄,说明轨枕合格,变红则是不合格。”张飞虎介绍,象征轨枕独特身份证明的编码印刷在轨枕上,扫编码可实现轨枕信息的全程追溯。

据介绍,该厂每天能生产1000根轨枕,只需要6人监控巡检。而按照传统生产方式,要40余人,24小时两班倒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