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共享汽车,行业洗牌

2017年共享经济非常火热,从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到共享洗衣机,共享经济正无孔不入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也因共享经济,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共享出租车也随之火热起来,共享出租车的前景可期,规模更是呈现翻番式增长态势。

艾瑞咨询近日发布的《2017年中国租车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国内共享租车市场规模达到4.2亿元人民币,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将增长至8.2亿元。这样快速地增长也正说明了共享出租车的未来将不容小觑。

共享出租车市场需求大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短租自驾和分时租赁市场成为当下新宠。

此前,共享租车在国内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伴随共享经济的崛起,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率先进入人们眼球,使得共享租车再一次被推向风口。上半年全国已出现多起共享租车融资事件,市场上已有370多家汽车公司注册运营分时租赁服务。当前,汽车租赁市场仍处于初期阶段,大多数企业在汽车的投放量上都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在行业规则不明、秩序混乱、竞争激烈等情况下,租赁厂商对于共享出租车后期是否能盈利仍保留质疑态度。

共享出租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市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增长,自驾游、跟团游市场带动租车需求跟团游市场日益火爆,自驾游越来越受消费者青睐;租车出游或成为一个更加不错的选择。

其次,共享出租车经济实惠,对于一些未购车的或暂时还没有能力买车的百姓来说,租车则是更加方便、经济的一种方式。

再有,现有的驾驶员数量远高于汽车保有量。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汽车驾驶员数量增长近一倍,2016年国内汽车驾驶员数量超过3亿人,驾驶员和汽车保有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如此巨大的用车需求量,有力保障租车市场的供给。

最后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及汽车消费理念的升级,居民汽车使用需习惯已经养成,汽车的工具属性愈发凸显,按需用车将成为未来的用车趋势。

一家领跑,各方混战

市场虽有,但是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整个共享出租车行业仍处于混沌期,市场格局更是呈现一家领跑,各方混战的局面。

前段时间一则名为共享宝马出现沈阳街头的新闻见诸报端,一下子又把共享出租车炒热,一时间,同类新闻铺天盖地。据了解,共享汽车的入局者中,大玩家不仅有宝马、北汽、比亚迪等诸多汽车厂商,还有上汽集团旗下的环球车享EVCARD(下称“EVCARD”)、首汽集团旗下的“Gofun出行”、海航旗下的小二租车,以及新兴的互联网巨头滴滴等。许多厂商、出租公司纷纷加入,但是除EVCARD领先优势明显之外,GoFun、盼达、途歌ToGo等同一梯队厂商之间的特点并不太明显。

而在市场强势推动下,有人欢喜也有人愁。在众多玩家纷纷入局共享汽车的同时,资源更多,融资能力更强的玩家从中受益,而一些中小企业则因为办公场地、停车、充电和人员等方面桎梏,而不得不选择倒闭。

除此之外,外在因素包括车辆利用率不高、配套设施不完善、停车难、安全定责难等诸多问题也促使许多小规模的厂商面临巨大压力。

共享出租车未来将何去何从?

政策利好、市场巨大、资本涌入,当下的共享汽车产业正逢天时地利人和,易到互联网出行分析师总监张旭认为,随着无人驾驶的发展,未来会是智能共享专车的时代,而这仅仅可能只需要十年的时间。

共享出租车整体市场前景被看好,吸引滴滴等“大玩家”不断涌入,市场将迎来快速洗牌期。

而解决运营成本、停车难等痛点,不仅需要协调物业、政府等各个层面的关系,也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发展分时租赁模式的共享汽车是希望减少私家车的购买,缓解交通拥堵。

共享汽车的投放数量受制于资金实力,对此,政府的规模控制是关键。近来,各地政府有意控制共享汽车规模,使之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如此共享汽车便能物尽其用,不会浪费,这才是共享经济最成功的结果。而要管控好共享车,政府的关键抓手是资质与牌照。

政府抓好市场的调控,“大玩家”则要做好融资、企业的研发等,以此形成一个完善的经济模式。未来,具备大规模造车能力的巨头或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