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开区一共享汽车取车点记者看到,车前挡风玻璃上贴有车辆年检和交强险标识。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打算尝试共享汽车,但并没有注意车辆上的保险标识也没有阅读保险条款。

正准备租车的田女士对记者说:“共享汽车应该肯定有保险,要是出险了联系共享汽车平台解决,应该不用自己掏钱吧?” 记者从一家共享汽车平台了解到,按照用户服务协议,会员下单租车后,如果发生车损事故,需由会员支付300元损失费;另一共享汽车品牌,会员可以购买“不计免赔”服务,在理赔范围内会员不需承担1500元以下的车辆维修费用;还有的共享汽车品牌规定,用户驾车出险后,应先行垫付费用,30日后可将保险金打入会员指定账户。

以上属于车损险理赔,而涉及到人伤的三者险,记者注意到,部分平台提供的三者险保额仅为5万元。本市汽车保险行业人士告诉记者,5万元的三者险明显不足,本市三者险投保金额普遍在30万到100万之间。根据近年来人伤事故赔偿情况看,私家车投保70万元以上三者险保额才比较充足。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提高共享汽车的保险保障,要求共享平台加大保险投入,但这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有的共享汽车出险后,平台要求用户支付相当于定损金额10%的资金作为次年车辆保险上浮费,这相当于提高了用车成本。”因此,共享汽车保险问题,还需更为妥善的解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