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圈从来不缺好故事,尽管所谓的资本寒冬之说仍不绝于耳,但却丝毫不挡层出不穷的新概念和创业神话踊跃地冒出风口。

继滴滴共享经济之后,基于对最后三公里出行的认同,高举“共享单车”概念的当红炸子鸡——ofo和摩拜,分别引来了滴滴腾讯和各路豪华VC阵容的狂热追逐,一线资本跑马圈地,数亿美元入局,让出行市场这块万亿规模的大蛋糕再次招来觊觎者众。

从资本重视投资收益,讲求经济回报的内化逻辑来看,只有市场规模足够大,产品使用频次足够高,未来有机会做大的项目,才会使得资本如此狂热地为其买单。无疑,共享单车概念之所以受宠,正是这个项目本身也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和变现机会,在当下正好完美地切中了资本关注的几大焦点。

数亿美元资本入场,竞争被加速推进

从需求程度来看,无论是城市白领在最后几公里的日常通勤上,还是学生在三点一线间的校园生活往返,单车无疑是解决短距离出行的一个最好补充方案。在弥补了过去公共自行车找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之后,实现了扫码即走、随骑随放的摩拜单车和ofo等共享单车产品一经推出,自然是最受这两部分群体的欢迎。针对这两部分群体市场,ofo和摩拜作为明星创业公司成为了该赛道上的领跑者。

当然,资本的疯狂点火,自然免不了创业者直面的竞争厮杀,在共享单车领域,未来谁将最终能干掉谁,自然成为了公众和媒体最热门关注的商业讨论。

ofo是深耕校园市场多年,目前已进入全国 21 座城市的200 多所高校,以及北京上海等城市白领聚集地,单车投放量已超过11万,服务超过200 万用户,总订单超过2000万单,日订单超过 50 万单,并已在北京、上海两地开展城市试点运营,在装机量、用户数、占据的城市数量和市场份额等商业数据方面均处于市场领先优势。

摩拜却没有具体的运营数据,目前所知也只是在北上广三城,面向城市白领,投放单车总量2万余辆,虽在市场数据方面有所弱势,但也属于积极追赶者。

中国互联网向来都是以量为王。迅速融资、大量铺货、占领市场,实现垄断,最终稳定品牌成为了创业公司迅速做大做强的常态路径,无独有偶,共享单车市场同样如此。因此,随着数十亿资本入场点爆概念并隔空喊话的那一刻起,共享单车领域王者之争的成败抉择也将加速被推进,ofo单车与摩拜单车两者间,在针锋相对的市场扩张上,谁将胜出,将集中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宣告结果。共享单车之战,其实也是一场运营战

从目前数据来看,运营了一年多的ofo则明显要比上线仅5个月的摩拜要更胜一筹;但从过去出行市场的运作经验看,共享单车最终输赢的比拼,归根到底考验的还是团队的运营能力,是否能够通过强运营满足到用户的具体需求,这成为了最终规模化取胜的关键。

在出行领域,对于如何落实到在足够多的城市实现足够高密度覆盖的出行服务,同时又是如何通过运营调度把服务和体验做得更好?这成为一门非常讲究的学问。此前经纬曾在投资ofo时就表示,

很认同ofo选择从校内市场开始切入,他们认为先做校园市场再做白领市场更有优势,先在校园市场把模式跑通,校园的运营经验反过来又可以为白领市场提供借鉴。

ofo起家于校园,但随着ofo宣布走出校园进入“ofo 3.0”时代,向更多的“非师生”用户提供服务,ofo选择了在上海和北京的核心功能区开始试点城市运营。其实,从ofo宣布融资到在城市进行试点投放,整个时间不超过24小时。

对于过去一年多都处于校园运营练兵状态的ofo来说,走出校园最难的点无疑在于运营本身,但由于过去一年的校园运营经验,深得用户心的ofo在对待共享单车应该如何服务用户这一的心得上,却是胸有韬略万千。

接下来,我们从两者间在运营调度上的差距表现来比较看:谁将更了解单车领域应该如何服务用户?

1、摩拜是如何玩运营调度?

由于摩拜是使用了GPS定位搜寻的功能,所以摩拜在运营调度上的工作基本可以略去。但由于用户一般在选择停车地点时会比较分散、无固定化,就导致自行车使用后乱停乱放的会现象会开始出现。这在发展初期,车辆投放量小时,还不易显现,一旦投放量有所增加,乱停乱放的现象一来势必影响城市的市政市容,二来是在高通勤量、高人流、需求密集的头部用车需求场所,还经常容易遇到需要用车找不到车的状况。

摩拜迄今为止采取几乎不投入人力运营的思路,但实际的情况是,共享单车服务不能企图躲过人力运营投入,这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摩拜目前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2、ofo是如何玩运营调度?

相对于摩拜单车在资源的调度上完全依赖于用户行为,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不可控用车情况,ofo在解决高峰期的用车需求上给出的解决方案则是通过科学的人力调度方案。经过试点的调研,观察城市人群的用户行为、使用场景、需求变化等之后,ofo将建立起密度合理的网点,并针对性地增加投放量,并配以人工进行调度,以实现区域内及时的供需平衡。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ofo 3.0”的时代战略,ofo旗下单车未来还将迎来一次较大的硬件升级。而据传这次硬件的研发,除了跟小米之外,ofo还跟另外一个知名的自行车厂商进行合作,未来ofo进军城市后将要投放的车型或将有望由小黄车要变身“大黄蜂”,进而更好地完善用户的骑行体验。

毫无疑问,前期在校园里积累的运营经验,更是成为ofo特有的优势,让ofo有能力用最短的时间、尽可能低的成本来改善车辆的供给和调配。而相比在运营能力还有待强化的摩拜单车,在运营调度能力上已经开始发力积累经验的ofo,在未来无疑将比摩拜更懂在共享单车领域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服务,如何才能更受用户欢迎。

雨雪冰冻恶劣天气,对共享单车的影响几何?

在接下来的市场争夺战中,由于未来半年均属于入冬状态,雨雪冰冻等天气原因将对ofo和摩拜的单车硬件质量好坏、运营订单量是否能持续发展形成一个极大的考验。正是由于这一难以突破的难关卡位,这份挑战才可以看出谁将更有价值。

北方或ofo一家独大,南方或并驾齐驱

对于主打北方校园的ofo来说,尽管遭遇冬天的雨雪或冰冻天气,但由于校园学生的出行有明显的潮汐效应,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可以顶替的情况下,ofo单车反而成为了出行刚需最好的补充。因此,只要ofo能保证足量的单车供应,在恶劣天气中,也许运营效率会下降,但对于总体单量来说,数据的稳增长却是无需顾虑的,因而ofo在北方是具有推进优势的。

相反,由于城市白领在日常通勤中可选择的出行工具较多,因而一旦遭遇雨雪或冰冻天气,特别是北方恶劣的寒冬,白领在选择单车雏形的使用频率上自然会受其影响而有所波动,这对于单车主要投放于城市的摩拜来说,明显是一个重击。

当然,除了出行需求外,单车的产品设计和耐损程度也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顺利熬过这场寒冬的基础。

在单车设计上,ofo选择了遵循传统单车的设计原形,主要强调实用性;而摩拜则选择了较为新奇但后轮却没挡泥板的设计,虽然看似美观,但一旦遭遇雨雪天气,一言不合就随时随地溅你一身泥,因而冬天雨雪天气一来,你还会选择骑吗?这是其一,其二,由于摩拜单车配备的都是电子智能锁,而ofo采用的仍然只是传统的机械锁,在雨雪不缺的漫长冬季里,你很难说服我,让我相信电子类产品的防损程度会比传统的机械产品高。

因而,在冬季极端的天气下,如果主打城市出行的摩拜单车在最后三公里的出行需求上一旦被其他出行工具所替代,那么其冬季订单将受极端天气和损毁车辆的双重打击而大打折扣,而这也是我对摩拜单车在加速铺量过程中的担忧所在。

但由于目前,ofo在南方的城市通勤市场还尚未进行重点布局,因而摩拜单车在南方市场的可作为空间还是有得玩的,预计未来半年,共享单车的南方市场或许会出现摩拜与ofo并驾齐驱的局面。

一边是对摩拜单车的寒冬扩张还存在顾虑,另一边ofo却是以迅雷之势实现了市场的快速铺量,成为了共享单车领域第一个率先突破11万投放量的品牌,快速成长的背后,其低成本并可快速复制的效率优势成为了其致胜的关键,这一点,在曾经滴滴与快的前辈级人物的市场争夺战中也同样受用,如今的ofo单车正利用这一高效的优势,低调领跑。